男日吃一斤豬肉突癱 急開腦救命
新竹湖口地區一名男子愛吃焢肉,平均每天吃一斤豬肉,日前突然左側肢體半癱,家人緊急將他送醫,再就近轉送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,判斷為出血性中風,神經外科團隊立即開刀、清除血塊,病人術後一週恢復良好,手腳已可舉起。醫師提醒,腦中風病程變化快,把握最佳時機就醫,將可獲致最佳療效。
中醫大新竹附醫今年12月17日門急診同時開放,18日收治這名中風病患。新竹附醫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說,這名患者住在湖口,沒有中風病史,上週二起床時突然感覺左側手腳無力,先送湖口當地醫院,評估病況緊急,趕緊再轉送中醫大新竹附醫,由於距離近,患者迅速到院,經急診初步檢查後,判斷右腦出血,立即由神經外科接手,進行手術,清除腦中約70C.C.的血塊。
黃祥銘表示,由於迅速到院進行搶救,患者術後恢復良好,本週一已由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,且原本癱瘓的左手和左腳,已可舉起。
他強調,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腦血管疾病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到第四名,106年有11,755人死於腦中風,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因腦中風而死亡,而腦中風更是新竹縣104、105年的十大死因第三名,「腦中風病程變化快,迅速就醫,將大幅降低中風患者死亡及後遺症」。
這名中風的64歲劉姓病患,已開始接受復健,他今天(12/27)憶起中風時的情景,餘悸猶存。他說,他平常愛吃焢肉,平均每天要吃一斤豬肉,因為身體沒什麼不適症狀,也沒有特別注意保養;上週二他起床時滑倒,還以為是自己的骨折和蜂窩性組織炎舊疾復發,沒想到竟是腦中風,他說:「我父親也是中風,但我從沒想過自己也會中風,以後我要改變飲食習慣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肥肉,照顧好自己的健康。」
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說,以往新竹地區的大型醫療機構不足,腦中風患者常需轉至外縣市就醫,易影響黃金治療期,新竹附醫成立急重症中心、腦中風中心,以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團隊搶救病患,中風患者可以就近就醫,得以掌握黃金治療期,大幅提升治療成效。
黃祥銘提醒,中風可能會導致突然的虛弱無力、感覺喪失,或出現說話、視力或行走困難,患者可能會頭痛、也可能完全無痛,可以用口訣「FAST」(face, arm, speak, time)來識別中風的警告訊號,分別代表「臉部特徵、手臂力量、說話表達、搶時間」等四個臨床表現,一旦自己或家人出現上述症狀,應儘早送急診,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期。
中風口訣「FAST」辨識方法
口訣 |
意義 |
辨識方法 |
F |
Face(臉部特徵) |
請病患露齒微笑,觀察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出現嘴角歪斜。 |
A |
Arm(手臂力量) |
請病患雙手平舉,維持約10秒鐘,觀察手臂是否無力,或出現單側手臂下垂。 |
S |
Speak(說話表達) |
請病患說一句簡單的話或回答問題,若出現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現象,即可能是腦中風。 |
T |
Time(搶時間) |
若懷疑病患有中風症狀,要儘快確定發病時間,並迅速送急診。 |
資料來源: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